【最新食品中毒資料懶人包】民國 105 年後,第一名不再是腸炎弧菌,「諾羅病毒」一路稱冠到今年!

目錄

2024 上半年發生了不少食安事件,像是:瘦肉精-西布特羅事件、辣椒粉中的蘇丹紅、寶林事件的邦克列酸等。其中,就有包含因為食品中毒引起的。

今年的食品中毒資料更新啦!自民國 105 年起,「腸炎弧菌」不再是食品中毒的第一名。取而代之的是「諾羅病毒」,並且自那時起一路稱冠,至今仍是食品中毒的主要元兇。這樣的變化,更突顯了食品衛生與安全的重要性。

 

什麼是食品中毒?

1. 當兩人以上,因為攝取相同食品而出現相似的症狀時。

2. 即使只有一人,也會被視為食物中毒事件的情況:

  1. 肉毒桿菌毒素引起的中毒症狀,只要檢驗結果顯示體內存在肉毒桿菌毒素時。
  2. 因可疑食品中發現相同類型致病菌或毒素時。
  3. 攝入某種食品導致急性食物中毒時,例如:化學物質或天然毒素等。
  4. 通過流行病學調查推論是由攝取特定食品引起。

 

食品中毒的病因物質是什麼?

為引起疾病發生之原因。例如:發生食品中毒時,經調查檢驗後確認引起疾病為諾羅病毒,則諾羅病毒就是病因物質。

 

民國 112 年食品中毒「發生月份」統計的前五名 

發生月份—以「案件數」排名:

1.  1 月:87 件 

2.  2 月:78 件

3.  9 月:65 件 

4.  10 月:59 件 

5.  11 月:59 件

發生月份—以「患者數」排名:

1.  8 月:766 人 

2.  3 月:669 人 

3.  11 月:592 人

4.  1 月:526 人 

5.  4 月:503 人

民國 112 年食品中毒「發生月份」統計的前五名
月別案件數患者數死亡數
1 月875260
2 月784650
3 月456690
4月505030
5 月454060
6 月241570
7 月251890
8 月587660
9 月653100
10 月593860
11 月595921
12 月382270

而在民國 112 年 11 月 26 日時,食品藥物管理署接獲南投縣政府衛生局通報,發生因河豚毒素中毒而導致 1 人死亡的事件發生!

 

民國 112 年食品中毒「病因物質」統計的前五名

已判明的病因物質—以「案件數」排名:

1.  諾羅病毒:187 件

2.  沙門氏桿菌:25 件

3.  仙人掌桿菌:19 件

4.  金黃色葡萄球菌:18 件

5.  腸炎弧菌:11 件

已判明的病因物質—以「患者數」排名:

1.  諾羅病毒:1,658 人

2.  沙門氏桿菌:1,107 人

3.  仙人掌桿菌:927 人

4.  金黃色葡萄球菌:306 人

5.  腸炎弧菌:126 人

民國 112 年食品中毒「病因物質」的前五名
病因物質案件數患者數死亡數
總計6335,1961
病因物質判明合計2653,2541
細菌小計721,6720
腸炎弧菌111260
沙門氏桿菌251,1070
病原性大腸桿菌8900
金黃色葡萄球菌183060
仙人掌桿菌199270
肉毒桿菌000
其他000
化學物質小計000
農藥000
重金屬000
其他000
天然毒小計16651
植物性5180
麻痺性貝毒000
河豚毒191
組織胺10380
黴菌毒素000
其他000
其他小計1871,6580
諾羅病毒1871,6580
輪狀病毒270
病因物質不明合計3681,9420

病因物質判明合計、細菌之小計和病毒之小計皆是扣除重複計數之值。

民國 112 年 11 月有 1 人死亡,就是因為天然毒中的河豚毒素中毒而造成死亡。

 

民國 112 年食品中毒「案件原因食品分類」統計的前五名

案件原因食品分類—以「案件數」排名:

1.  複合調理食品:12 件

2.  盒餐、桶餐類:7 件

3.  水產加工品:5 件

4.  肉類及其加工品:4 件

5.  蔬果及其加工品之其他:4 件

案件原因食品分類—以「患者數」排名:

1.  複合調理食品710 人

2.  盒餐、桶餐類465 人

3.  其他食品102 人(八寶冰:100 人及烤肉醬:2 人)

4.  水產加工品24 人

5.  穀類及其加工品23 人

民國 112 年食品中毒「案件原因食品分類」的前五名
原因食品案件數患者數死亡數
總計6335,1961
原因食品判明合計381,3530
水產小計5201
貝類000
魚類140
河豚191
其他370
水產加工品5240
肉類及其加工品4110
蛋類及其加工品000
乳類及其加工品000
穀類及其加工品2230
蔬果及其加工品小計5260
蕈類160
其他4200
糕餅、糖果類180
盒餐、桶餐類74650
複合調理食品127100
其他食品21020
原因食品不明合計5953,8430

原因食品判明合計是扣除重複計數之值。

 

民國 112 年食品中毒「攝食場所分類」統計的前五名

攝食場所分類—以「案件數」排名:

1.  供膳之營業場所:397 件

2.  自宅:125 件

3.  學校:59 件

4.  攤販:22 件

5.  其他:22 件

攝食場所分類—以「患者數」排名:

1.  供膳之營業場所1,973 人

2.  學校1,491 人

3.  自宅947 人

4.  辦公場所771 人

5.  其他374 人

民國 112 年食品中毒「攝食場所分類」的前五名
攝食場所案件數患者數死亡數
自宅1259471
供膳之營業場所3971,9730
學校591,4910
辦公場所207710
醫療場所3270
運輸工具81410
部隊290
野外2250
攤販22910
外燴4940
監獄21070
其他223740
總計6335,1961

其他包含民、商旅、宿舍、飯店、休息站、才藝教室、托嬰中心、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百貨公司、社福機構、原料食品採集場所、展覽會會場與球場。

總計是扣除重複計數之值。

 

民國 70—112 年食品中毒「病因物質」統計的排名 

病因物質—以「案件數」排名:

1.  腸炎弧菌1,718 

2.  諾羅病毒1,174 

3.  金黃色葡萄球菌733 

4.  仙人掌桿菌549 

5.  沙門氏桿菌422 

民國 70—112 年食品中毒病因物質排名

 

民國 70— 112 年食品中毒資料 VS. 民國 112 年食品中毒資料

以下比較表,皆以「案件數」排名。

民國 70— 112 年與民國 112 年食品中毒資料的比較
項目民國 70—112 年民國 112 年
發生月份2 月
9 月
1 月
1 月
2 月
9 月
病因物質腸炎弧菌
諾羅病毒
金黃色葡萄球菌
諾羅病毒
沙門氏桿菌
仙人掌桿菌
案件原因食品分類複合調理食品(含盒餐、桶餐)
水產品
肉類及其加工品
複合調理食品
盒餐、桶餐類 
水產加工品
肉類及其加工品
攝食場所分類供膳之營業場所
學校
自宅
供膳之營業場所
自宅
學校

 

食品中毒的相關問題

Q1:食品中毒會有哪些常見症狀?

食品中毒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和虛弱等,有時候可能會出現血便或膿便,但不是所有人都會同時出現這些症狀。

而年齡、健康狀況、食品中毒的原因都會影響症狀的嚴重程度,對於免疫力較弱的人來說,食品中毒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後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飲食上要格外小心,避免食用有可能受到污染的食物,以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Q2:民國 112 年排名前五名的食品中毒病因物質是什麼?

以「案件數」排名:

第 1 名:諾羅病毒

第 2 名:沙門氏桿菌

第 3 名:仙人掌桿菌

第 4 名:金黃色葡萄球菌

第 5 名:腸炎弧菌

以「患者數」排名:

第 1 名:諾羅病毒

第 2 名:沙門氏桿菌

第 3 名:仙人掌桿菌

第 4 名:金黃色葡萄球菌

第 5 名:腸炎弧菌

 

Q3:世界食品安全日是哪一天?

每年的 6 月 7 日是世界食品安全日。

各國政府、國際機構和民間組織都會舉辦相關活動,提升民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認識和重視。

2024 年的世界食品安全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世界食品安全日的宣傳影片中,傳達「沒有食品安全就沒有糧食安全」這一個重要信息,強調了食品安全是每個人的責任,只有通過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確保供應安全的食品喔!

 

Q4:預防食物中毒的方法有什麼?

預防食品中毒可以做得「五要二不」原則!

口訣:五要「洗鮮分熱存,要落實」,二不「山泉與動植,不採食」!

  • 要洗手:料理前要「洗」手,如有傷口,要先包紮好。
  • 要新鮮:食材要趁新「鮮」食用,不過量採買。
  • 要生熟食分開:生、熟食及器具「分」開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 要徹底加熱:加「熱」時,食品中心溫度達 70℃ 以上。
  • 要注意保存溫度:「存」放溫度需低於 7℃,並且記得充分復熱後再食用哦。
  • 不飲用山泉水
  • 不食用不明的動植物

 

Q5:發生食物中毒,該怎麼辦?

1. 在發生食物中毒事件時,首要先將受害者迅速送往醫院接受急救治療,同時保留患者所剩的食物和嘔吐物作為證據。這些樣本應當被冷藏保存,以便衛生單位進行調查和分析。

2. 家屬或處理中毒病例的醫療機構也應當向當地衛生局通報,以協助調查和預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3. 根據消費者保護法的相關規定,販賣及製造業者應負賠償責任,消費者可向業者請求賠償。

 

Q6:食物保存在幾度才不會壞掉?

保存溫度方面,熱存溫度需高於 60℃,冷藏溫度需低於 7℃,才能降低細菌生長速度。溫度介於 7 ~ 60℃ 之間稱為「危險溫度帶」,因為許多細菌在此段溫度間,都能快速生長繁殖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