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腳抽筋,痛到睡不著?抽筋原因、缺乏的營養素、改善方法有哪些?

目錄

抽筋」是不少人都有過的經驗,甚至在半夜直接被痛醒!

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

 

腳抽筋的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會突然腿部肌肉痙攣?

腳抽筋的常見原因,包括:

 

1. 電解質失衡

缺乏鈣、鎂、鉀等礦物質,導致神經和肌肉異常興奮收縮,而引發腳抽筋。

 

2. 水分不足(脫水)

體內水分不足會影響電解質平衡,使肌肉更容易抽筋,尤其是在運動或流汗過多時。

 

3. 肌肉疲勞或過度使用

長時間站立、劇烈運動、過度使用肌群、姿勢不良,會使肌肉緊繃,而導致腳抽筋。

 

4. 血液循環不良

當血液供應不足時,肌肉可能會因氧氣和營養不足而發生痙攣。

 

5. 神經系統問題

例如:脊椎神經壓迫、神經病變等,會影響肌肉神經控制,增加腳抽筋風險。

 

6. 寒冷刺激

肌肉在冷水中或寒冷環境下容易收縮過度,導致抽筋,尤其是冬天更常見。

 

7. 藥物

部分藥物會影響電解質平衡或肌肉功能,例如:利尿劑(影響鉀和鎂濃度)、降膽固醇藥(statins 類藥物會使肌肉有不良反應)、降血壓藥(影響血液循環)。

 

8. 懷孕

懷孕第二、三期,由於體重增加、腿部水腫、鎂不足等,造成懷孕容易腳抽筋

 

9. 疾病

糖尿病導致神經病變、甲狀腺功能低下影響新陳代謝、肝臟或腎臟疾病影響電解質平衡都可能會提高腳抽筋機率。

腳抽筋的原因

 

腳抽筋分類與症狀

腳抽筋可以依照發生情境、成因和影響範圍來分類!

 

依發生時機分類

1. 運動型抽筋

常見於長時間與高強度的運動訓練。

症狀:肌肉突然劇烈收縮,僵硬且伴隨劇痛,無法立即放鬆。

 

2. 夜間型抽筋

常發生在半夜睡覺時。

症狀:會突然痛醒,腳部肌肉僵硬、難以放鬆,可能持續數秒至數分鐘。

 

3. 溫差型抽筋

當環境過冷或泡過冷水之後,肌肉因收縮過度而抽筋。

症狀:肌肉瞬間收縮、疼痛,通常發生在游泳或寒冷環境中。

 

依成因分類

1. 缺乏電解質

體內電解質不足,使肌肉控制失衡。

症狀:反覆發生抽筋,肌肉緊繃、無力,甚至會有刺痛或麻木感。

 

2. 脫水

水分流失過多時,肌肉更容易受到刺激而不自主收縮。

症狀:抽筋前可能感到肌肉緊繃,抽筋時伴隨劇烈疼痛。

 

3. 代謝或神經問題

例如:糖尿病、神經病變、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導致肌肉功能異常。

症狀:經常性或慢性抽筋,甚至伴隨肌肉無力、麻木。

 

依影響範圍分類

1. 局部性抽筋

單一部位肌肉因過度使用、姿勢不良等因素導致。

症狀:局部肌肉緊繃,短時間內無法放鬆,疼痛集中在特定區域。

2. 全身性抽筋

與嚴重電解質失衡、疾病或藥物副作用有關。

症狀:不只腿部,可能全身多處肌肉不自主抽搐,甚至影響呼吸與活動。

腳抽筋分類與症狀,依發生時機、成因、影響範圍分類

 

腳抽筋是缺乏哪些營養素?如何補充與預防?

腿腳抽筋要吃什麼?身體缺乏鎂、鉀、鈣、維生素 D、維生素 B 群就容易造成抽筋!

 

預防腿腳抽筋需要補充的食物清單:

營養素食物來源與預防方式
鎂(Magnesium)菠菜、南瓜子、黑豆、腰果、酪梨
鉀(Potassium)香蕉、酪梨、番茄、地瓜、菠菜
鈣(Calcium)牛奶、小魚乾、芝麻、綠葉蔬菜、板豆腐
維生素 D(Vitamin D)鮭魚、鯖魚、蛋黃、牛奶、香菇
每天曬太陽 15 ~ 30 分鐘(早晨或下午較佳)
維生素 B 群(Vitamins B)全穀類、堅果、蛋、瘦肉、魚類、乳製品

 

【總結】預防腳抽筋的飲食方式

1. 均衡飲食:優先從天然食物攝取營養,不依賴保健品。

2. 運動前後適當補水:補充電解質避免脫水引發抽筋。

3. 避免過量攝取單一營養素:像是過量補充鈣可能影響鎂的吸收,需平衡搭配。

※若頻繁抽筋且飲食調整無效,建議就醫檢查是否有隱藏的健康問題,例如:糖尿病、神經病變等。

腳抽筋是缺乏哪些營養素?如何補充與預防?

 

腳抽筋怎麼辦?如何緩解?

1. 伸展拉筋

小腿抽筋是最常見,建議可以將腳趾朝上,嘗試將腳掌向身體方向拉伸(可用手輕拉或腳抵牆)。如果坐著或躺著,可伸直腿、腳掌上勾,幫助肌肉放鬆。

 

2. 冰敷

若有腫脹或感覺很痛的時候,可以冰敷 10 ~ 15 分鐘,減少發炎與疼痛。

 

3. 按摩與熱敷

用拇指或手掌輕壓、揉捏抽筋的肌肉,幫助放鬆,也能用熱毛巾熱敷或用熱水泡腳,加速血液循環,減少肌肉緊繃。

 

腳抽筋何時應該就醫?健康警訊是什麼?

一般的腳抽筋通常是短暫性肌肉痙攣,透過拉筋、按摩、飲食調整就有助於緩解。

但是!如果頻繁發生抽筋或伴隨異常症狀,可能是身體在告訴你一些健康警訊,需要進一步檢查。

 

這些情況應立即就醫:

1. 抽筋頻率異常增加

2. 抽筋時間異常長或難以緩解

3. 抽筋伴隨其他異常症狀,例如:肌肉無力、腿腳腫脹∕發紅∕發熱、劇烈疼痛且無法負重、頭暈、心悸、呼吸困難、胸痛

這些情況可能與神經損傷、靜脈栓塞、肌肉撕裂、心血管疾病等有關係,所以抽筋這件事情,可大可小,大家還是要多留意身體狀況!

腳抽筋何時應該就醫?健康警訊是什麼?

 

腳抽筋相關問題

為什麼半夜會腳抽筋?

半夜腳抽筋通常與電解質失衡、血液循環不良、肌肉疲勞或神經異常有關。睡覺時,血液循環變慢,若缺乏鉀、鈣、鎂等營養素,或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可能導致肌肉過度收縮,引發抽筋∕痙攣。此外,水分不足、過度運動、寒冷環境或神經系統問題也可能增加夜間抽筋的風險。

 

腳抽筋要冰敷還是熱敷?

剛抽筋完,如果有腫脹、疼痛,可以先使用「冰敷」方式,等痛感緩解後,可以使用「熱敷」方式,幫助血液循環與肌肉放鬆。

 

腳抽筋多久會好?

抽筋的感覺可能在幾秒至幾分鐘後可以得到緩解,如果抽筋時間過長,可能導致肌肉纖維受損和肌肉拉傷,而抽筋造成的不適感,可能需要一週的時間才能完全消失。

 

腳抽筋看哪一科?

如果飲食調整後,仍然頻繁發生腿抽筋,建議到家醫科或神經科進行檢查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