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2年國民健康署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19-44歲女性中,每百位就有14人有缺鐵性貧血問題!但缺鐵只會貧血嗎?其實還有很多症狀跟缺鐵有關,就讓我來跟你介紹:
鐵是什麼?人體生理功能有哪些?
「鐵」是人體中重要的微量礦物質,雖然存在人體中的量少於0.005℅,但人體卻不能沒有它。鐵在人體中扮演很多角色,像是:
1. 血紅素、肌紅素的重要成分,負責運送體內的氧氣及二氧化碳。
2. 體內多種酵素的重要成分。
3. 參與能量代謝。
4. 與細胞免疫性有關,有助維持免疫系統。
這些症狀代表你可能缺鐵了!
長期缺鐵可能出現以下幾種狀況:
1. 指甲變薄、易斷裂
2. 臉色蒼白、虛弱
3. 頭暈、頭痛
4. 易感到疲憊、注意力難以集中
5. 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心悸
6. 異食癖(對冰塊或是非食物物品感到渴望)
易缺鐵的族群
若長期飲食不均衡或有重大疾病傷害,都有可能有缺鐵的疑慮,但下列這幾種族群,也屬缺鐵高危險群,需要注意:
1. 經血過多的女性
2. 成長發育快速的青少年
3. 哺乳期的媽媽
4. 長期大量喝茶或咖啡
人一天需要多少鐵?
根據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第八版建議:
年齡 | 鐵(mg) | 上限攝取量(mg) | 年齡 | 鐵(mg) | 上限攝取量(mg) | |
0-6個月 | 7 | 30 | 男 | 女 | ||
7-12個月 | 10 | 19-50歲 | 10 | 15 | 40 | |
1-3歲 | 10 | 40 | 51歲 | 10 | ||
4-6歲 | 10 | 特殊生理期 | 鐵(mg) | |||
7-9歲 | 10 | 懷孕期(1-2期) | +0 | |||
10-18歲 | 15 | 懷孕期(3期) | +30 | |||
哺乳期 | +30 |
天然補鐵大密集
在講求效率的時代裡,你可能會覺得缺什麼直接補什麼就好,缺鐵就直接吃鐵劑或含鐵保健食品等,但其實很多天然食物都富含鐵,且同時富含含其他營養素:
食物(舉例) | 鐵含量(mg) | |
堅果種子類(每100g) | (熟)黑芝麻 | 10.3 |
(熟)紅土帶殼花生 | 18 | |
南瓜子(去殼) | 8.5 | |
蔬菜類(每100 g) | 紫菜 | 56.2 |
紅莧菜 | 8.5 | |
莢豆仁(帶膜) | 5.9 | |
青花菜 | 1.2 | |
水果類(每100 g) | 紅棗 (乾) | 1.7 |
龍眼乾 | 1.3 | |
紅龍果(紅肉) | 0.8 | |
全榖雜糧類(每100 g) | 紅豆 | 7.1 |
小麥胚芽 | 6 | |
薏仁 | 2.7 | |
豆魚蛋肉類(每100 g) | 豬血 | 28 |
文蛤 | 8.2 | |
雞蛋(平均) | 1.9 |
鐵劑/含鐵保健食品補鐵是越多越好嗎?
雖然直接補充鐵劑是快又方便的方式,但在購買鐵劑或相關保健食品時也需要注意劑量,補充過多的鐵對身體危害可大可小,可能會造成胃痛、嘔吐、腹瀉和黑便,也可能干擾其他礦物質吸收,嚴重者可能會造成急性中毒或血色素沉著症等。因此在購買前可以參考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第八版的建議攝取量做挑選,若有相關問題,建議尋找醫生、營養師等做諮詢及評估,避免吃過量的疑慮。
補鐵疑問看這邊:
Q1.使用鐵劑/含鐵保健食品要注意什麼?
1. 避免同時飲用咖啡、茶,因為咖啡、茶含有草酸、單寧酸,會影響鐵的吸收。
2. 避免同時飲用牛奶,因為牛奶富含鈣,而鈣會與鐵競爭吸收,降低鈣和鐵的吸收率。
3. 避免大量食用全穀類和蔬菜,因植酸、草酸會降低鐵的吸收利用。
4. 注意是否同時使用會相互影響的保健食品,如鈣、錳、鋅。
Q2. 使用鐵劑/含鐵保健食品的補充時機?
使用鐵劑/含鐵保健食品在飯前一小時或飯後兩小時皆能服用,空腹食用效果較佳,因為鐵在酸性環境吸收效果較好,但有些腸胃道比較敏感的人,可在餐後服用減少不適感。
Q3. 天然補鐵怎麼吃?怎麼搭配效果會更好?
1. 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因酸性環境有助提高鐵質吸收率,像是可以在吃完肉後(飯後),配上芭樂、柳橙汁等。
2. 避開讓鐵質不好吸收的食物,像富含多酚類(單寧酸、兒茶素)的茶、咖啡和柿子等,雖然他們對人體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但同時與富含鐵質的食物一起食用卻會阻礙鐵的吸收。因此建議可以在餐後相隔約一小時以上再喝茶、咖啡等,不但可以多攝取多酚類,也不會阻礙鐵的吸收。
Q4.植物性鐵V.S動物性鐵,誰吸收效果較好?
鐵離子分成二價鐵和三價鐵兩種型態,其中以二價鐵的型態對人體吸收利用較佳。而大部分植物鐵以三價形式存在,因此相較以二價型態的動物性食物吸收較差。不過也別擔心是不是吃蔬食就無法補鐵,只要記得多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及錯開富含多酚類的茶和咖啡,就可以改善鐵質的吸收效果。
參考資料: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23)。藥物食品安全週報。檢自
https://www.fda.gov.tw/TC/PublishOtherEpaperContent.aspx?id=1441&tid=4193&r=847785724(Apr. 23, 2024)